牛!建国内一流地铁 我们做到了

“十二五”的五年,特别是近三年以来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郑州市委、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,围绕“三大一中”战略定位,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,突出“三大主体”工作,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,主动融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,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。可以说,“十二五”的五年,是全市上下勇于担当奋力拼搏的五年,是省会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,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五年,是郑州民生改善、市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的五年,是在郑州发展史上浓墨重彩、必将留下痕迹的五年。
五年的发展和变化,生活其中的市民有切身的感受,参与建设的人们有鲜活的记录,专家和社会各界也会有各自独到的观察、评价和建议。即日起,郑州报业集团所属《郑州日报》、《郑州晚报》、中原网、手机报及数十个“两微一端”等新媒体集群联合推出“我看十二五 郑州这五年”大型系列报道,我们把头版和重要版面留给普通市民,留给生产和建设一线的劳动者,留给为郑州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,留给关心郑州、支持郑州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,倾听他们最真实、最动人的讲述,从他们的字里行间、话里话外感受他们的喜悦和激动,感受郑州五年来的发展和变化。
 
(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詹莉莉)讲述人李江涛  来郑州工作之前,我在深圳地铁系统待了11年。不瞒你说,在深圳期间,我天天盼着咱郑州开通地铁。为啥呢?首先郑州有了地铁,我就能回家乡工作了。再有就是,我觉得,一座大城市少了地铁,总觉得少了点底气;郑州有了地铁,“现代化大都市”的称号就更加当之无愧了。
2002年,我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,当时正赶上深圳筹建地铁,我就成了我们学校第一批从事地铁工作的毕业生。这些年,我亲眼见识了“深圳速度”,也深深体会到四通八达的地铁给市民出行带来的好处。我上学时学校在郑州火车站附近,对于道路拥堵,我有着切肤之痛。成了一名地铁工作者之后,我更加感受到:要解决拥堵难题,最好的办法就是修地铁。
因为一直想回家人身边工作,我特别留心郑州地铁建设的一举一动。2013年3月,郑州地铁发出招聘信息,我第一时间报了名。回到郑州,才知道要面对的工作千头万绪,压力大得难以想象。郑州地铁起步晚,有上海、北京等城市地铁做基准,所以制定的标准非常高。说实话,对于高标准、严要求我是满心赞成,像我这样从其他城市回流的郑州地铁人,心里都隐隐憋着一股劲,那就是:绝不能比其他城市做得差,让他们看看河南人的水平!
回头看2013年那个夏天,那真是每个人都在玩命。由于情况变化多,安全行车方案一次次被推翻,立刻从头再来,没有一声怨言。我们得到的回报是:截至今年10月26日,地铁1号线已安全运营668天,累计客运量1.4亿人次,准点率高达99.88%,各项运营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。由于运营水准高,郑州地铁同老牌的北京地铁和上海地铁一起,参与了地铁类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工作。
现在我自己出门也是能坐地铁就坐地铁,除了因为地铁准时外,车上还能和乘客交流。早班地铁上最多的乘客是上班族,很多人告诉我,坐地铁上班可以掐着点出门,再也不用发愁路上堵车问题了。还有人会赞咱郑州地铁服务人性化,有弱空调车厢,雨天还有爱心雨伞,乘客素质也高,让座现象普遍。而更多人则会不厌其烦地问:2号线什么时候开通?5号线什么时候开通?……
当年建设地铁1号线时,市里提出的目标是,要建国内一流的地铁。现在我可以很骄傲地说:我们做到了。1号线开通将近两年,很多国内外同行慕名来参观、学习,我接待过上海、宁波、长沙、厦门、东莞、石家庄市的同行,也接待过来自俄罗斯、韩国、墨西哥的考察团,每次我介绍起来底气都特别足,乘客口碑在那儿放着呢,还有什么可担心的? 注:本文转载自郑州晚报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 上一篇:公交地铁客流量昨激增 下一篇:建国内一流地铁 我们做到了
诚  物
征  资
生  供
产  应
性  商